close
巴黎最後探戈
Ultimo tango a Parigi (1972)
Directed by
Bernardo Bertolucci

Writing credits
Bernardo Bertolucci (story)
Bernardo Bertolucci (screenplay) ...

Cast overview, first billed only:
Marlon Brando
.... Paul
Maria Schneider
.... Jeanne
Maria Michi
.... Rosa's Mother
Giovanna Galletti
.... Prostitute
Gitt Magrini
.... Jeanne's Mother

全片鏡頭光影交錯,很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,演員以及鏡頭走位變化,宛如舞蹈般音樂節奏的流轉。義大利重回人文藝術的起源,表現藝術的投資所留下的雄厚資產。

黃昏巴黎真漂亮,暖黃色的光芒,彷彿暗示著人性慾望的氾濫。

我認為這是個解構的愛情故事,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如果拍成電影大概就是這樣調性。故事依循愛情感覺而非事件的因果,非直線性的指意,把指意想像成圓圈,把愛情的意義包圍起來。
愛情解構的時間表如下:(所以他們的感情沒碰在一起)
男:結構,解構,結構
女: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結構,解構

結構即代表他們的愛情形成,認同自己以及自我情緒;解構即代表他們對愛情疑惑,對於自我也有相同疑惑。錯過時機,所以兩人相愛時,沒有辦法結構,解構的恐懼也造成愛情的最後悲劇。而最後結局諷刺的暗示,解構後的愛情,就像一場強姦未遂的凶殺案。

電影反而不好拍抽象的情緒,導演使用的手法,像畫面全部的靜止的時候,突然有個東西移動會馬上吸引觀眾目光;既然是種解構,導演總是將所有的情感安排妥當,在不同場景中,只暗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,引而不顯,卻說的清楚,不模糊焦點。

在愛情裡,暗示對男性而言女性的私處是快樂的來源,性與愛不可分的觀念。而大部分的時候,性總是被不成熟的愛所污名化,認為是種墮落,是種性別間權力的禁錮,然而對愛無私的付出變成種危險墮落。然而愛就是簡單互相欣賞,兩情相悅,互相包容,互相照顧,放開心胸。

女主角很漂亮,身材比例纖細而飽滿。女性身體是種符號,藝術美感的中心,想像一下攝影、雕刻、繪畫都常畫裸女,我想導演也把女體當作藝術品般拍攝。

導演稍微提到流行,認為流行是種公式,而愛情不是種流行,沒有公式。暗示大眾對愛的觀念太過攏統而刻板。而追求女主角的年輕男子,即是用來諷刺類型電影的愛情。

開始與最後都用兇殺案來比喻愛情,從男主角的個性以及不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幾個小動作,還有老婆出軌,似乎暗示著男主角其實殺了自己的老婆,其後循環到他的身上,他被一個年輕小女孩所殺。若從戲劇的象徵意義來看,或許暗示著愛情的殘酷,足夠讓人像死亡一般。

導演使用名字來暗示認同與愛情似乎連在一起,失去愛情時,彷彿失去自我的認同,也失去對他人的認同,拋棄過去,認同乃根基於愛情之上。但孤獨,在愛情之外,人即使是最親近的,無法相互了解,這是愛危險的地方,但也是成就愛的地方。然而面對不了解的對方,該怎麼表達,儘管掏心掏肺又如何證明自己的愛。

導演似乎覺得探戈是種愛情的儀式,跳舞的男女就像熱戀的情侶,要相互配合,用身體去感覺彼此的存在,才能呈現彼此最好的一面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oplePeace 的頭像
    PeoplePeace

    PeoplePeace

    People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